近年來,天原集團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任務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精準選派援藏干部1名,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4名,鄉村振興笫一書記3名、工作隊員3名(其中5名兼任職業經理人),服務落實鄉村人才振興戰略,成效顯著,公司及多名幫扶干部榮獲省、市、縣表揚。公司公眾號《鄉村振興》專欄持續解碼天原集團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與創新路徑,敬請關注!
彭松濤,天原集團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兼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之一,于2022年初被選派屏山縣清平彝族鄉民族村,先后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村集體經濟聯合社職業經理人兼村資公司總經理。憑借豐富的為民服務與市場銷售經驗,這名退役軍人在海拔近1500米的彝鄉山間,直面產業基礎薄弱、彝漢融合困難、勞動力流失等挑戰,以軍事化執行力破局突圍。通過打造彝家黑豬產供銷全產業鏈、傾情為民服務、精心培育人才等舉措,帶領全村404戶1933名村民走上鄉村振興之路,生動踐行了新時代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的錚錚誓言。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被中共屏山縣委組織部考評為駐村“優秀”個人,2024年駐村期滿成效考核為“優秀”等次,9次被屏山縣委縣政府、清平彝族鄉黨委政府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能在新房過彝族年,是彭書記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村民馬黑布且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彭松濤的為民初心。面對七口之家蝸居舊房的困境,他多方協調爭取到天原集團的水泥捐贈、宜賓職院的設計幫扶、屏山縣行政審批非公經濟局的快速審批,讓夢想中的新房拔地而起。駐村三年來,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始終心系群眾,以改善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工作,充分利用自身的幫扶優勢,累計爭取到管材6800米、水泥782噸、米面油1530袋(桶)、大禮包510個等價值85萬元的物資和資金,這些資金物資化作便民橋、陽光院壩、彝鄉春晚等40余個惠民工程,切實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翻開他的駐村日志,一組組溫暖的數據躍然紙上:幫助9戶村民修建房屋、硬化院壩,建設生產便道、入戶路600余米,修繕供水管網2.5公里,解決45戶225人的安全飲水問題。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效,讓他贏得了村民的稱贊和信賴,群眾親切地稱他為斯文的“阿表哥”。
“黨員不帶頭,振興沒奔頭!”這行寫在駐村日記扉頁的誓言,彰顯著彭松濤抓黨建促振興的堅定信念。他將部隊“傳幫帶”的優良傳統融入基層黨建,積極引導大學返鄉創業就業,組織全村36名返鄉大學生開展座談會,培養出2名產業帶頭人,推動750只浙江白鵝“落戶”彝鄉,其中彝族青年吉木羅祖實施的“林下養殖”模式已帶動4戶脫貧戶、監測戶增收。此外,他培養了3名年輕后備干部,其中勒格尖莎已吸收為預備黨員,且能獨當一面處理復雜糾紛。在教育幫扶方面,“金秋助學”體系如春風化雨,累計發放8.1萬元助學金,托舉起40名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階段的學子實現學業夢想。隨著彝家新寨基礎設施的改善,嶄新的籃球場上躍動著青春身影,幸福菜園里孕育著致富希望,黨建文化墻見證著這個村莊從“輸血”到“造血”的華麗蛻變。